新闻动态

泽连斯基亮底牌:无乌气站,欧洲恐沦为美傀儡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07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据欧洲真理报消息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12月19日前往布鲁塞尔欧盟总部,于欧洲理事会会议召开之前发表了关键讲话。

他特别指出了保护乌克兰的能源设施,特别是核电站和天然气储存设施的迫切性,并指出这不仅关系到乌克兰,更是整个欧洲的安全问题。

乌克兰的天然气储存设施在地理上占据着特殊的战略地位。

作为欧洲最大的地下天然气储存网络之一,乌克兰拥有310亿立方米的储气能力。

这些设施主要分布于克拉马托尔斯克等西部地区。

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,这些设施不仅服务于乌克兰本土,还承担着俄罗斯对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中转站角色,是欧洲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。

此行,泽连斯基特别强调保护天然气设施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。

目前,欧洲正面临着能源转型的艰难抉择。

2023年的数据显示,美国LNG的到岸价格比俄罗斯管道天然气高出30-40%,而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价格远高于传统俄罗斯管道天然气。

这种价格差异直接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工业竞争力和民众生活成本,说得夸张一点,这直接关乎欧洲国家的国运。

以德国为例,在被迫改用美国LNG后,2023年工业用天然气的均价相较于2021年几乎上涨了85%。

这直接导致了巴斯夫等化工巨头的部分生产线迁往亚洲,同时西门子等制造业巨头也开始重新评估他们在德国的产能布局。

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。

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,2023年德国家庭的能源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已攀升至15.8%,相比2021年增加了5.3个百分点。

这种上涨直接体现在供暖费用上。

柏林市一套90平方米的公寓,其年供暖费从2021年的1200欧元飙升至2023年的2100欧元。

类似的情况在法国、意大利等国也普遍存在。

高涨的能源成本正在威胁欧洲的社会稳定。

2023年底,法国多个城市的街头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,参与人数超过50万,抗议对象包括能源价格在内的各种价格上涨。

在德国,极右翼选择党(AfD)正借着能源危机获取更多支持,该党的民调支持率已从2022年的10%攀升至2024年的22%。

根据德国工商大会的统计数据,大约12%的中小型制造企业(受能源成本上涨影响)计划在2023年将生产转移到能源成本较低的地区。

这些企业总共提供了约80万个就业机会,其中约有15万个面临流失的风险。

一方面,地缘政治现实要求其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;另一方面,完全接受美国LNG的高价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政治代价。

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最近一次内阁会议上明确表示:。

能源安全不能以牺牲工业竞争力和社会稳定为代价。

因此,即使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情况下,欧洲在能源问题上也不会作出过多让步。

这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,也直接涉及政府的统治合法性。

最近,德国副总理哈贝克的表态具有代表性:。

能源价格关系到民生,这是我们不能逾越的红线。

这种立场表明,就能源问题而言,欧美之间的角力尚未平息。

泽连斯基准确把握了这个微妙的平衡点。

通过强调乌克兰天然气设施的欧洲战略价值,他试图在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年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筹码。

他向欧盟展示了乌克兰作为能源中转国的持续重要性,同时也暗示,如果能够确保这些设施的安全,未来可以为欧洲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天然气供应选项。

这种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,它既满足了欧洲对能源价格优势的需求,又为特朗普阵营留下了潜在的谈判余地。

假若特朗普再次担任美国总统,他必须在推动美国LNG出口和维护跨大西洋联盟之间找到平衡。

而乌克兰的天然气储存网络,恰好可以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因素。

在可以预见的和平谈判中,这种能源基础设施很可能成为最具决定性的筹码。

因为,尽管在敌对时期最为激烈,欧俄能源贸易从未完全停止过,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构成了未来谈判的基础。

保护这些设施,就等于掌握了影响欧洲能源安全的关键杠杆。

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,都无法忽视这一地缘政治要素。

设施的完整性和未来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复苏路径密切相关。

如果这些设施遭受严重破坏,俄罗斯重返欧洲能源市场的成本将大幅增加,因为重建输气管网需要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和3-5年的建设周期。

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军事冲突最激烈的时刻,双方在对待这些战略资产时都表现得相对克制。

显而易见,泽连斯基深刻了解这一点。

他正在构建一张复杂的外交关系网络,以此换取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主权和克里米亚问题上的让步。

对俄罗斯来说,确保能源出口渠道的经济效益,或许比某些领土主张带来的政治收益更为重要。

毕竟,能源出口收入是俄罗斯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,2023年仍占其GDP的近20%。

对此,大家有什么独特的见解,欢迎在评论区下方进行积极留言!



上一篇:左右送给陈平安的两件见面礼有多逆天,任意一件,都能引来大佬抢
下一篇:投顾王亚微:利好只有短期影响,防范市场向下变盘